1、试验目的
在内陆淡水养殖青鱼和四大家鱼中,由于水质的原因常造成饵料系数高、成活率低、尾重轻、产量低,直接导致了养殖效益低下。本试验通过利用微生态制剂-—“益水素”来改善淡水养殖的水体环境,从而验证其在提高成活率、尾重、产量,降低饵料系数,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。
2、试验材料
2.1 试验池
2.1.1 地点:通威水产研究中心
2.1.2 池塘情况:试验共分2个组,每组分设试验池和对照池。试验Ⅰ组:试验池面积5.5亩,对照池面积5.5亩,试验池和对照池池底淤泥厚均为60厘米;试验Ⅱ组:试验池面积15.3亩,对照池面积18.7亩,试验池和对照池池底淤泥厚均为1.3米。
2.1.3 水源:以东风渠水作为养殖水源,系岷江水系。
2.2 微生物制剂
选择沧州旺发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涌发牌“益水素”,市场价22元/公斤。
2.3 苗种
试验Ⅰ组全部为青波,苗种购自眉山;试验Ⅱ组是以草鱼为主的四大家鱼,苗种为通威公司自产。
2.4 饵料
各组均采用通威饲料,试验Ⅰ组青波饲料价格为3000元/吨,试验Ⅱ组四大家鱼饲料价格为2200元/吨。
2.5机械
各池均配有2kw增氧机1台。
3、试验内容
3.1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
由于各池均为建于50年代的成年老塘,放养前各池均未作任何处理。
3.2 放养情况
青波3号池于2003年4月11日放养;青波4号池于2003年5月12日放养;成鱼3号池于2002年12月20日放养;成鱼4号池于2002年12月21日放养。放养情况见表1和表2。
3.3 管理
3.3.1 饲料投喂:一般情况下各池按每日3次投喂,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投喂次数和投喂量。
3.3.2 日常管理:试验Ⅰ组的2个池均1周交换1次水,水位差为30cm左右;试验Ⅱ组的2个池因有漏水现象,水位会自己下降,故随时根据水位变化直接加入新鲜水。增氧机按“三开两不开”的原则使用。
3.3.3 病害防治:按通威水产研究中心常规管理方式分别于6月2日和8月24日对各池投放了药物进行杀毒处理。
3.3.4 “益水素”的使用:“益水素”的使用于2003年6月5日开始,至2003年9月3日结束。试验设计为每隔15d左右使用1次“益水素”,实际使用中视药物使用情况和气候变化对“益水素”投放时间和投放量进行了适当调整,试验具体使用情况见表3、表4。
3.4 测定内容
3.4.1 分别于“益水素”投放前、“益水素”投放后第2d、第7d,测定各组试验池和对照池水体中的PH值、氨氮、亚硝酸盐。由于检测设备不完善,本次试验未检测水体中硫化氢指标。
3.4.2 测定各组试验池和对照池的总产量、成活率,计算平均尾重、饵料系数。
3.4.3 计算各组试验池和对照池的经济效益。
4、试验结果
4.1 “益水素”使用前后各组水质检测平均值如表5、表6。
由表5、表6可看出:(1)随着养殖池中“益水素”的加入,池中PH值略有变化,但均在鱼虾生产允许的PH值范围。
(2)使用“益水素”前,两个组试验池的氨氮分别为0.30、0.40mg/L,使用“益水素”后第2d氨氮分别降为0.17、
0.15mg/L,使用后第7d均降至0.01mg/L以下。而同期两个组对照池的氨氮值分别稳定在0.52、0.29mg/L左右??杉褂?span style="font-size: 16px; 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font-family: SimSun;">“益水素”后第2d水体中的氨氮可被降低0.24-0.35mg/L,使用后第7d,水体中的氨氮可被降低0.28-0.51mg/L,“益水素”降解水体中的氨氮效果十分明显。
(3)使用“益水素”前,两个组试验池的亚硝酸盐均为0.01mg/L,使用后第2d和第7d均未检出,而同期两个组对照池
的亚硝酸盐分别均稳定在0.01mg/L左右,可见“益水素”对水体中的亚硝酸盐也有降解功效。
4.2 产出情况
各组产出情况见表7、表8、表9。
从表7可看出:试验Ⅰ组试验池投放总量为852kg,对照池投放总量为747kg,试验池比对照池投放量高14%,而平均尾重均为200g。由表3可看出:试验Ⅰ组试验池的总产量、成活率、平均尾重、饵料系数分别为2639.45kg、98%、600g、1.10;对照池的总产量、成活率、平均尾重、饵料系数分别为1114.50kg、96%、550g、1.22。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总产量提高136.83%(扣除14%的投放量,试验组比对照的总产量提高122.83%)、成活率提高2.08%、平均尾重提高9.09%、饵料系数降低10.91%。
从表9可以看出:试验Ⅱ组试验池投放总量为3547.5kg,对照池投放总量为3250.0kg,试验池比对照池投放量高9.15%。由表9可看出:试验Ⅱ试验池的总产量、成活率、平均尾重、饵料系数分别为10462.50kg、93%、1300g、1.62;对照池的总产量、成活率、平均尾重、饵料系数分别为7830.30kg、88%、1100g、1.72。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总产量提高33.62%(扣除9.15%的投放量,试验组比对照的总产量提高24.47%)、成活率提高5.68%、平均尾重提高18.18%、饵料系数降低7.5%。
4.3 总投入与总收益情况
两试验组总投入和总收益情况见表7、表8、表9、表10。
4.3.1 试验Ⅰ组:试验组总投入为18106.0元,总收入为105580.0元,利润收益为87474.0元,亩利润为15904.4元;对照组总投入为12719.5元,总收入为44580.0元,利润收益为31860.5元,亩利润为5792.8元。试验组在多用462元(84元/亩)“益水素”的情况下,每亩比试验组利润高10111.6元。
4.3.2 试验Ⅱ组:试验组总投入为59550.7元,总收入为64576.7元,利润收益为5026.0元,亩利润为328.5元;对照组总投入为47171.6元,总收入为46983.0元,利润收益为188.6元,亩利润为10.1元。试验组在多用1 285.2元(84元/亩)“益水素”的情况下,每亩比对照组利润高338.6元。
5、分析讨论
5.1 “益水素”可调整水体的PH值,使水体PH值始终维持在鱼虾生长所需要的PH值范围。
5.2 “益水素”降解水体中氨氮的功效明显。使用第2d,水中氨氮可被降低0.24-0.35mg/L,使用后第7d,水体中的氨氮可被降低0.28-0.51mg/L,使水体中的氨氮量基本控制在0.01mg/kg以下。
5.3 “益水素”可明显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。使用“益水素”后,水体中基本未检出亚硝酸盐,充分保证了水体的无
毒环境。
5.4 “益水素”的使用可极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。在青波养殖中使用“益水素”总产量提高122.83%、成活率提高2.08
%、平均尾重提高9.09%、饵料系数降低10.91%、亩增经济效益10111.6元。在四大家鱼养殖中使用“益水素”总产量提高
24.47%、成活率提高5.68%、平均尾重提高18.18%、饵料系数降低7.5%、亩增经济效益338.6元。
5.5 “益水素”的使用可有效节约水电资源。在淡水养殖中合理使用“益水素”可降低水电费36.0%-57.0%。
6、结语
“益水素”的使用可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有毒物质,对水生动物安全无毒,降低了鱼虾的发病率,减少了用药,有效控制了养殖环境污染和水产品的药物残留;由于“益水素”可充分维持水体环境,可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换水量和换水次数,有效的节约了水电资源;“益水素”的使用可极大提高总产量、成活率、平均尾重,降低饵料系数,提高养殖经济效益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如“益水素”类的微生态活菌菌群制剂,无疑是对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的一次革命,必将在绿色无公害高效水产养殖模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,值得大力开发和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推广。